邱韻哲

Cho

諮商心理師

藝術治療師

【現任】

 

微光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國立臺灣大學 兼任心理師

Facebook:阿捨的藝療空間

 

 

【認識心理師】

 

有個人,從小看著你長大,陪著你上學、作功課、遊戲、睡覺,跟朋友吵架時他知道,作業寫不出來時他知道,考試考差了他也知道,他陪著你緊張、難過、憂鬱、振作、感動、喜悅。出了社會,開始工作,組織家庭,孕育下一代。退休時,無論是種花種草或是盯著電視發呆,他都會在,直到生命嚥下最後一口氣為止。

 

這個人就是自己。

 

有多久沒有好好跟自己在一起了?上次感覺到他是什麼時候呢?他是不是已經變成了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社會中有好多好多規範、期待、要求,為了生存,我們都好努力地符合這些外在條件,卻也在不知不覺間與自己離得愈來愈遠……

 

心理諮商就是個把自己找回來的旅程。

 

心理師會陪你走一段路,一起分享糧食、彼此的故事,有需要時幫你背點東西,等你準備好了,或是走到一個分歧點,要前往不同的方向了,那也可以珍重告別,下次有機會碰到時再分享一下彼此生命的進展。

 

在心理諮商中談到的都不是什麼新鮮事,可能都是些你已經知道,但遺忘許久的事。遺忘可以暫緩強烈的情緒,卻無法終止苦痛的循環,如果你想嘗試用不同的路徑來重新回憶看看,歡迎。

 

我無法保證「什麼時候」會「好」,但我可以保證在諮商探索的過程中,你不是孤單的,我們一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諮商中心 專任諮商心理師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新北市聖約翰科技大學 實習諮商心理師

臺北市立桃源國中 特教代課代理老師

 

 

【專業資格】

 

  • 臺灣諮商心理師執照(諮心字第003579號)
  • 臺灣藝術治療學會 藝術治療師認證(台藝療字號TRAT-2016-007)

 

 

【教育背景】

 

美國南伊利諾州大學,藝術碩士,藝術治療諮商學系 (畢業論文:樂觀、大一新生、顏色偏好在結構曼陀羅繪畫中的相關研究)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學士

 

 

【治療專長】

 

  • 自我探索

增進自我了解、探討人生意義、規劃生涯走向。

  • 情緒調節

覺察練習、嘗試表達、學習承接各種內在情緒。

  • 身心觀察

練習覺知每個當下身體給予自己的非語言訊息並透過藝術創作具象化。

  • 關係平衡

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戀人、朋友、家人等)、自己與世界(價值觀、文化、信念)的模式覺察與調整。心理師為性別友善。

 

  • 個人中心、完形、哈科米、正念、存在主義取向心理治療,每週一次

 

 

【治療理念】

 

曾以為「改變」,取得「平衡」是最重要的,卻忽略了讓生命流動的先決條件---「空間」,過於緊縮的生命狀態是動不了的。

 

心中重要的議題,要在一個不過於用力、舒服、自在的空間才會湧現,我們也才有機會觸碰、理解、調整。

 

而「藝術」為這樣的心理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非語言的世界裡,隱含著許多潛意識訊息。透過創作來覺察與表達,也嘗試用更有創意的方式承接與反思自己的狀態。這種方式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的空間,在不過於直接的狀況下,全面地貼近自己。

 

當自己被自己好好看見、理解,還有什麼事不能慢慢解決的呢?

 

 

【其它】

 

  • TEDx NTUST 台灣科技大學 TED團隊:〈聽河〉〈藝術教會我的事〉| 邱韻哲 | TED演說      

 

 

【心理師撰文】

 

#心理衛生

 

 

#電影

 

 

#藝術治療

 

 

#自我反省

 

 

#創作

 

開啟線上櫃檯

我們使用抱抱醫學預約系統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