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能很難想像,短短五個字足以讓我激動好久...
這天心理諮商時我們ㄧ如往常的筆談,在諮商告一段落的時刻,女孩寫下「請轉身」。
面對女孩難得的要求,我在心中暗忖著原因,同時心臟開始噗通起來。
*
ㄧ分鐘後--我聽見耳邊響起「教 師 節 快 樂」。
這瞬間,彷彿有個禮物從天上掉下來。
對這意外的美好,腦袋還沒意會過來,但身體已經幫我說話了。
我感覺胸口發熱喉嚨哽咽、眼眶有點濕潤,也聽見自己的心跳好快。
手心還微微發熱,我伸至燈光下一看,滿掌晶瑩正散發熱氣。
當下的我很難形容心裡的激動。
像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從呱呱落地那天殷殷期待他長大,終於,他開口叫的第一聲爸爸媽媽。
又像是聽見愛了很久的那個人,他直直朝你走來,說出那句我愛你。
*
跨越365個日子,2000分鐘以上的陪伴。
這天,我聽見「選擇性緘默症」女孩的聲音了,那比天籟還要好聽的聲音。
這是一位因焦慮緊張而動彈不得,僅能在少數情境與面對少數人開口說話的選緘女孩。
或許對女孩或心理諮商來說,未來還會有不同的挑戰,但這一刻,我真心為女孩感到開心。
因為那意味著,她又陪著自己更往前一步了。
一路顛顛簸簸, 需要好多耐心堅持,也好不容易的一步。
*
嘿 正在看這篇的你
或許未來的生命旅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請記得回頭看看走到現在的自己。
好好跟自己說聲:謝謝你,好不容易。
關於【選擇性緘默症】小百科
常見發生於兒童、青少年身上,「緘默的狀態並非當事人本身有意識的選擇」,亦即, 當事人的緘默不是故意選擇的,也不是他所願意的。
其當下的緘默(說不出話)常與緊張焦慮有關,此緘默的狀態也並非因其內向文靜的個性導致。
以下列出台灣選擇性緘默症協會所提供的中譯資料,選擇性緘默症患者可能具有的特質包括:
- 比別人容易擔憂
- 較難表達自我情感
- 專注力常優於常人
- 對他人想法和情緒非常敏感
- 對於聲音、觸覺和人群非常敏感
- 聰明、好奇、具有敏銳的洞察力
- 對於問題或指令,他們會需要一些時間做出回應。
- 當焦慮找上門時,他們會較沒有笑容、表情木然冷漠。在學校或人多的情境,他們多數時間會感到焦慮。因此不管是微笑或大笑,對他們來說情感表達都不容易。其實,他們具有奇特的幽默感。
注意
- 當他們焦慮、感覺被注意時,會出現肢體僵硬、彆扭的情況。回應點名、打招呼、說謝謝或再見,對他們來說無比困難。因此「他們看起來可能無理或傷人,但絕不是故意的」。
- 當他們感到焦慮時,常無法注視他人眼睛。他們可能會別過頭去,彷彿忽略他人存在,因此可能被誤以為不友善。 其實他們只是不知該如何反應。
【以上內容摘錄於《不說話的女孩-雖然我們有選擇性緘默症但是有話想說》】
希望當我們更理解選緘當事人的狀況,也能創造更友善的環境與互動。
後記
也想和選緘者、周遭的人、家長和助人者說:
這次的經驗是走了好長的路而看見的風景,我們也知道未來還有不少挑戰要面對。
儘管看見這樣的曙光很鼓舞人,但希望周遭的人不要一味把「讓選緘者開口說話」視為一種成功或目標。
若在尚未準備好的情況,這可能會讓當事人、助人者和周遭的系統有些受挫,對改善其焦慮也未必有幫助。
尊重當事人前進的速度並給予陪伴,我們一起。
文章來自:楊婉姃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