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要接住媽媽的情緒,一直努力當一個「小大人」嗎?
莊博安 Wesley Chuang 諮商心理師
2022/02/28

在眾多感情和家庭諮商中,最常聽到的議題就是:爸媽有所紛爭或是病苦,孩子常常變成家中的協助者,也就是在情緒上照顧爸媽的「小大人」。

 

小大人通常有幾個特點:

  1. 家庭中有人受苦,不斷向他傾訴
  2. 他從小就會協助承受苦難的傾倒
  3. 大多時候,朋友與伴侶都很依賴他
  4. 他心中真正的苦,沒人明白

 

他需要扛起身旁親友的情緒責任,長大後,他也習慣地去處理周遭所有人的災難與負擔。

 

對他來說,這些變成太「應該」的任務,不去做反而覺得愧疚,卻又只能無奈地抱怨:「他們需要我。」、「我不能(不敢)拒絕。」、「累到好想放棄一切」

 

他不斷地在協助他人(拯救者)與想被照顧(受難者)之間擺盪,這種內心狀態的不穩定,也容易一不小心就陷入極度憂鬱。

 

對辛苦的小大人來說,可以思考的是:

「我繼續幫助他人是出自樂意或害怕?」

「若持續下去會不會導致自己先崩潰?」

「我可以如何多照顧自己一點?」

 

作為點亮他人的燭火時,別將自己燃燒殆盡了。

 

給予他人關愛,也別忘了心疼自己。

 

上述文字截自於莊博安諮商心理師新書

《為什麼我們總是愛錯?:梳理你的原生家庭,走出鬼打牆的愛情》

logo

開啟線上櫃檯進行預約

您好,請問您需要什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