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輩子,只能這樣嗎?》:我們無法瞬間移動,但至少要知道自己有在動!
莊博安 Wesley Chuang 諮商心理師
2022/02/25

「新的一年有什麼新希望嗎?」

 

「為什麼要有新的希望?」嗯...聽起來有點不近人情XD

 

但人們對時間都有個奇怪的概念,好像到某一個時間點,才要去做某件事,覺得那是下定決心的重新開始。但是,到了那個時間點,一個人就真的會重新開始嗎?新的一年,體重就突然會下降嗎?學習態度就會改變嗎?就突然能貫徹理想、決心就變得比較有力嗎?

 

新的時間點,也許象徵新事物的轉變,但如果沒有事前規劃,沒有親自去嘗試各種可能性 ,那麼從2021年12月31日23:59跳到2022年1月1日00:00後,你會很神奇地發現,並不會有任何的轉變!

 

時間推進了一秒,但與你個人無關,可能還會覺得老了一歲但往夢想又退了一步的愧疚感,覺得自己好像做不到了,也就真的不去做了。

 

我們需要計畫性的,有記錄性的前進,才能調整心態與行為,不只停留在既有的處境。我們無法瞬間移動,但至少要知道自己有在動。

 

「自我設限的行為是一種選擇。」

 

每個人從小都有過夢想,都有過擅長的事情,但為什麼有些人,長大後這些能力或特質消失了?或是,你覺得從來沒有特別的能力或興趣?另一個可能是,就算有你也不想承認了?在你心中什麼轉變了?《這輩子,只能這樣嗎?》這本書主要就在介紹「因為自我設限,導致低成就的高潛質族群」(Self-limiting High Potential Persons,簡稱SLHPPs)。

 

所謂的自我設限是:「面臨機會時,故意放棄努力而招來失敗。」這些人可能俱備了以下三個特質:

 

  1. 對自我的認知:常自認為是個聰明人,覺得努力一點就會達成目標,只是沒去做而已。但你去做的話,真的會成功嗎?

 

  1. 對他人的認知:認為別人能靠爸、長的像金城武才能成功。但當一個投資機會、一個表演場合、甚至一個人生轉折點真的來到你面前時,你接的住嗎?或說,你敢去接嗎?

 

  1. 實際生活中:人際關係上只交往能力比自己低的人、只參與低於真正能力的工作、買了大量的書卻一本也沒。,總是在籌備,但幾乎沒有實質的行動。尤其從小被稱讚聰明的人,或是成長過程中有過不少特定興趣或能力發展的機會,但都沒有堅持下去。

 

「被貼上優秀的標籤,通常會伴隨著無形的期望......一方面這些標籤告訴你,光是被稱讚聰明就夠了;另一方面被讚美的越久,你就越緊張於將被要求有所作為。」覺得自己能做到更多,因此不甘於慢慢培養實力,久了其實對該領域也就陌生了。另一方面,若自己做失敗了,還要受到別人異樣的眼光和期待的落空。因此逃跑,再去追逐另一項有趣的事物,也許能成功,但卻是陷入同樣的循環中。

 

這些人、這些模式,背後都隱藏著一個信念──擔心自己無法成功。

 

總在自己最有成就的時候覺得無能為力,總在別人看起來很厲害的時候,覺得自己非常渺小,完全被打敗的感覺。也常在每一次準備時,腦海中浮現「乾脆放棄算了,我想過著平凡的人生就好」、「我不要再去攪和那些有的沒的,維持現狀就夠了」,可是心底的你又不甘心,因為看到其他人有成就時,既忌妒又憤怒,覺得「他們憑什麼?」但你又總在自己快要成功時決定放棄,快走完最後一哩路前就不走了。

 

你是否曾經中斷過自己的人生?刻意阻礙自己的成功呢?

 

書中列出了非常多種SLHPPs,這邊舉出常見到的四種:

 

  1. 沉睡者(Sleepers):成長的家庭或社群沒有高成就典範。他們對自身能力沒有太多瞭解,因此長久以來,他們都沒有察覺自己的天賦,甚至永遠也沒想過要去探索,也覺得自己不可能那麼厲害。

 

  1. 漂流者(Floaters):這些人知道自己的能力,也看見了機會,但他們很少採取行動。有些人反覆猶豫,有些人開始退縮,指稱自己懶惰或只想過著平凡的生活,但嘴巴又整天抱怨自己沒有成就。他們會習慣拖延事情,經常最後一刻才把報告交出去。不想承擔責任,害怕事情到自己頭上來,因此事情能推就推。沒熱情,無法持續,像是書中提到的人物最後說道:「也許我跟這些事情無緣。」把這種特質藏的更深的人,會刻意表現的無所謂,覺得認真就輸了,耍耍嘴皮子,運用點小聰明覺得自己蒙混過關的能力很厲害,但其實內心的他,是畏懼認真後沒有達成目標時,隨之而來的挫敗感。

 

  1. 進退兩難者(Checkmates):通常有多種理想但都沒有實際行動,因為每一種事情都想做,但深怕做了這個失去那個,做了那個就沒有這個,使得自己動彈不得。「無法從眾多分歧的願望和理想中脫困而出」。他們比較積極,但害怕事情做不好所以同樣害怕改變。也認為精力應該花在更值得投入的事物上,但不斷尋找的情況下,也不斷錯失良機,背後擔心的是自己的人生若投入一項事業,但最終卻失敗了,這一生就毀了,所以寧願繼續尋找,也不要試做看看。窄化了自己的人生。

 

  1. 絕不冒險者(Exreme Non-Risk-Taskers):這群人的特質是,絕不冒險!他們盡力避免失敗,甘願尋找沒有挑戰性的工作、感情和活動,得過且過,安全就好,不會危及到原有的自尊、財富或觀感。他們認為自己不配有夢想,覺得就算做了也會失敗。這可能因為過去某些挫折,像是被貶低而失去自信。或是害怕擁有後很快又失去,乾脆一開始就不要擁有。也或是突然有所成就者,但自覺沒實力,深怕被看穿,因此只固守好原本的範圍就好。

 

面對不同人事物,我們可能展現不同面貌的自己,所以你可能在工作上,是個樂於各種挑戰的人,但愛情中,變成了絕不冒險者。但也有可能在多數情境中,都陷入同一種既定的模式。

 

而重點是,當你自己的未來受阻時,你是停著不動、走倒退路、亦或搬開石頭前進。你有覺察到嗎?

 

覺察,是一切改變的起點。

 

你在哪些方面限制了自己的能力?(工作、交友、興趣、愛情?)

你是怎麼削弱自己的?(不去做、故意遲到、降低他人對自己的期待?)

 

抄起來。

 

在路上,你看到了什麼阻礙?曾用什麼方法搬開它?想過需要多久時間嗎?而如果,只是維持原狀對你有什麼好處?

 

寫下來。

 

要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但也不代表你要一直前進、一直反思。「休息」也是ㄧ種「動」,你「知道」這個休息或放空,是給自己的一個喘息空間,常短因人而異。不然耍廢的時候,常會有浪費人生的罪惡感。人生本來就是要耍個廢,一直跑也跑不了多遠,所以常會聽到有人身體出狀況。但更常發生的可能是,情緒突然大爆走,來個親朋好友鳥獸散。

 

若想擺脫這樣的特質,增加對自己的覺察,時間管理將是很重要的一個能力。仔細記下每天什麼時間做了什麼,持續一個星期,你可以看到有多少時間使用在特定的事情,以及多少時間被浪費。

 

這些一年中被浪費掉的時間,常常夠你學好彈吉他、說英文、剪影片,或至少讀完幾本想看但整天抱怨沒空看的書。

 

如同作者說道:「發揮潛力需要的條件只有一個:運用你已經擁有的。」也許是大把的時間、夠用的錢財、寫字的能力、語言的優勢等等。換句話說,你也必須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更能運用原有的優勢,彌補劣勢,並再去創造新的優勢。

 

最後,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一點──找到支持你的人。

 

有人替你加油,不是給你壓力的加油,是你知道他始終會站在你這邊,雖然有時會念你會罵你,但更多時候會鼓勵你,替你感到驕傲。記錄下這些時刻,還有他們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這將成為你努力時的精神食糧。

 

然後行動吧。

 

在你的記憶中,還記得從小最想成為的人、或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嗎?如果明天起床你就能夠變成那樣的人,你希望那是什麼?

 

而從現在起,若讓你找出一個非常微小但具體可行的目標,它會是什麼呢?

 

文章來自: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開啟線上櫃檯

我們使用抱抱醫學預約系統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