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性向的羈絆---關於我和鬼成為家人的那件事
邱韻哲 Cho 諮商心理師
2023/03/02

台灣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上映9天票房破億,相信不少人都已經跑去看了,阿捨是在週三晚上去看的,原想週間人會少一點,沒想到也是爆滿,可見這部電影的吸睛力驚人,以下分享五個阿捨在電影中的看見,有微雷,還沒看過正片的朋友請小心點閱~

 

好奇是生命轉變的契

 

故事始於一個鋼鐵直男,吳明翰(許光漢飾)撿起了地上的一袋紅包,收尾在一個「如果」的問句。我們好多時候陷在自己的猜測中,偏執地認為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就是事情的全貌,但事實是,我們永遠不會真的知道他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子,而當下感覺的倒楣也不一定真的那麼倒楣。就像電影「阿甘正傳」裡說的:「人生有如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將嚐到哪種口味。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要吃下去才會知道,人生也要走下去才會看到不同的風景。

 

不可怕

 

可怕的是人。這部電影裡,林柏宏飾演的鬼---毛毛,會飄浮、會嚇人、會穿牆、會附身,但買賣毒品、撞人逃逸、包庇罪犯、隱瞞外遇、雙面間諜,做這些可怕事情的,都是人。毛毛大多數是以一個意念的形式存在著,期待有人來瞭解自己,替自己完成一些在世時來不及完成的事,而這些事多數都充滿了愛。

 

是情感累最重要的因子

 

電影中有好多烏龍,但不像真實生活,遇到烏龍一次兩次就不再溝通,一人一鬼被緊緊綁在一起,即使生氣,對罵後還是要繼續相處、磨合,感情才慢慢累積起來。通常太過灑狗血的劇情會讓阿捨看不下去,這部電影的後段,兩個人的彼此付出,其實可以媲美鄉土劇了,但為什麼可以讓人感覺如此合理呢?細細思量後,發現拚命來自於一個瞬間的願意,而願意來自於很多很多時間相處累積的情感,是這份濃厚的情感讓阿捨可以收下如此用力的劇情。

 

者的

 

導演似乎講述了一個很多人都想要,但愈來愈難獲得的親密狀態。當我們活著的時候,心中充滿對過去的悔恨、對未來的焦慮,一直想著下一步要怎麼走,才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很少花時間在當下、在他人身上。而毛毛成為鬼時,他的一生已結束,不再有什麼事情非要完成不可,能夠把注意力都放在他人身上,也才因此得知許多生前不知道的事,彌補了心中的誤解與悔憾。這部電影用超現實的形式實現了現代生活中很難的現實,如果有機會像毛毛一樣,用旁觀者的角度去看重要的人,也許就有機會開始作出更不後悔的選擇。

 

情感無關乎性向

 

看到吳明翰說:「跟…我…老…公…」以及毛爸(庹宗華飾)答應會去婚禮時大哭的請舉手!我承認自己當時淚流滿面。很難得一個部愛情電影沒有任何激情戲,卻把感情鋪陳地如此飽滿。與其說這是一部同志電影,我更想要把「同志」這個元素從電影中拿掉,去看祖孫、父子、人鬼、鬼狗之間的情感,每個生命都深刻地交織著,當對彼此的在乎被看見,生命也就完整,沒有遺憾了。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導演把片名取叫關於我和「鬼」不是「死Gay」變成「家人」不是「戀人」的那件事,因為真正將人聯繫在一起的不是性向,而是認真相處後的欣賞與在乎。

 

 

文章來自:邱韻哲 諮商心理師

圖片來自:《關於我和鬼成為家人的那件事》電影劇照

開啟線上櫃檯

我們使用抱抱醫學預約系統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