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集我們淺談了亞斯伯格傾向者的伴侶經常面臨的困境,這一集來談談,在這樣的關係中,如何穩定關係也能安放自己。
-
設立心理界限
卡珊族群可能感受與伴侶的溝通猶如朝大海投石,少有音訊;或時而莫名受伴侶指責,因而產生自我懷疑,挫折與憤怒的箭靶甚至轉向自己:都是自己的選擇,是我活該、我是不是真的做不好...
→ 如同溝通本身,必須由雙方共同建立,沒有一方應該承擔所有責任;又如對於伴侶的指責感到莫須有,你可以做的是畫分哪些是伴侶自身的情緒,而非你「造成的」。幫自己架設心理防護網,擋下不必要的情緒責任。
-
理解掌控感背後的需求
卡珊族群與伴侶的相處非常考驗掌控感的需求,許多人感到失控,無論做甚麼,都無法影響伴侶,甚至得到反效果。這容易使人憤怒,但憤怒底下是無望與習得無助感。
→ 這些控制感的背後是甚麼?無法控制一切時讓你感覺自己失敗了嗎?覺得無法控制時,是否引發了對失去關係的恐懼?是否感覺自己不重要?是否,真的很希望伴侶可以「看見」自己呢?
-
解讀伴侶「愛的語言」
「不被愛」是許多卡珊經歷的感受,伴侶不如預期,表達對自己的喜愛。加上與社會「表達愛的方式」共識的落差,更容易激發伴侶是否不愛自己的焦慮與失落。
→ 在這樣的關係中,理解伴侶的行為語言是重要的,對於他的行為與想法感到困惑時,與他核對才能了解他的思考邏輯。同時,具體向對方表達需求、希望他怎麼做,讓他也能理解你。在這一來一往慢慢找到相互理解的語言與共識。
看完這幾點,你可能會想:為甚麼都是我要調整?
談這些並非「因為對方有亞斯傾向、對改變免責,只好我自己改變」,反而是回到自己身上,尋找能讓自己舒服的位置與相處模式,所以這樣的挪動,不是只為了關係,也是為了自己。
以上都是大原則,實際做法會因雙方特質、依附型態差異,需要耐心嘗試與修正。若陷入關係困局,即便難以與對方參與伴侶諮商,個別諮商還是可嘗試的選擇,也是騰出一段時間,安放困惑疲累的自己。
文章來自:鄭芷昀 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