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見我的憂鬱永夜嗎?-《我們的藍調時光》
鄭芷昀 Cecilia Cheng 諮商心理師
2022/08/12
「就是總覺得身上好像蓋了一床濕透的棉被,而且眼前會一片漆黑,就算在這種燈火輝煌的地方,只要憂鬱症一發作,我也什麼都看不到」—《我們的藍調時光》
這是《我們的藍調時光》中的宣亞,在憂鬱症發作時所經歷的:晦暗無光,只剩濕透的自己。
憂鬱症這個熟為人知的疾病,何以有時確確實實癱瘓了一個人的全部?
對有些受苦者而言,憂鬱症隱含了其生命的創傷。儘管藥物能暫時麻痺痛苦,卻無法忽視創傷形成的大腦迴路是多麼頑強,說是創傷,一點也不為過,他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事件都可能是復燃創傷的火種,不成比例的挫折感對他來說再合理不過。
至少對部分坐困憂鬱的人是如此。
為何鑽牛角尖,因為那是他唯一熟悉的路徑,即便路如荊棘;想獲得愛,卻會把愛推遠,因為他不相信、也不懂如何相信自己值得,諸如此類。
又為何說有人必須用一輩子,修復創傷?他人看來雞毛蒜皮的小事堆疊累積,一次次固化創傷後所能感受的世界。他眼中的現實,也會讓他愈發跳脫不了憂鬱循環。更艱困的是,起初願意支持他的人,可能因為進入不了他的世界而一一放棄,符應了他的無望與羞愧。
劇中宣亞有東閔這盞黑夜中的引路燈,一遍遍撕開宣亞的永夜,讓光灑進來,雖然燈依然會滅,朝向復原之路雖長又險,但宣亞反覆自我對話、允許自己陪伴自己、允許自己求援,終究讓白晝靠近。也許在現實中,不是所有人都有一個來得是時機的東閔,但你願意試試伸出手,讓自己有機會被看見嗎?
文章來自:鄭芷昀 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