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寫了不少文字,也剛結束不少工作,之前有點覺得忙到無法負荷,事情一件接著一件,直到這個週末才趨緩。其實這篇文章放了好一陣子,一直想寫,但由於訊息量有點龐大,不知道要如何串連,把聯想的字句寫下後就一路放置到今天,下午泡溫泉時,忽然有種最近的生活狀態與文字都是為了催化這篇文章而生的感覺,似乎可以來寫寫看了,所以回家,坐下,泡了壺花椒紅茶,打開電腦,叫出檔案。好,來看看今天可以寫出什麼吧!
「瀑布」、「父親」這兩部電影,都是相當厲害的演員演的,演技絕對沒話說,網路上談電影、演技、隱喻的影評已經夠多了,今天我們用「心理空間」的角度來聊聊。
大家應該都可以同意,無論種族、性別、國籍、地位或財富高低,每個人都將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而頭跟尾,生與死,往往都是一瞬間的事,所以重點就在中間的老跟病,生命就是個逐漸變老的過程,生病的日子則會隨著年紀增長愈來愈多、愈來愈重,這也就是為什麼年紀愈長買保險愈貴(咦?)… 歪樓了,我想說的是,既然無人能避免變老,那麼「怎麼老」、「怎麼老得不病」,或者說「把人生生病/痛苦的時間壓到最短」好像才是重點。
病可以粗略分成生理與心理的病,兩者相互影響,密不可分,但生理的病要問醫生,這裡只聊聊心理的病。
兩部電影中的主角都患了生理的病,雖然病的種類、深淺不一,卻有類似的症狀:記憶錯亂、被害妄想、攻擊性上升… 完全可以感受到當生理病痛緩緩啃食一個人時,心理空間也同時被壓縮,當我們因疾病而漸漸無法做到以往得心應手的事情時,擔心與煩悶(別人會怎麼看我?)、恐懼與焦慮(會不會失業?要怎麼生活下去?)、憤怒、嫉妒、委屈與疑惑(為什麼是我?),所有情緒一瞬間湧上,說有多無助就有多無助,那種孤單可能要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
試想一個情境:「原本手上有20樣寶物,18樣卻頓時間消失」,你會不會緊緊抓住剩下的2樣?那是唯一僅有的了。所以賈靜雯飾演的媽媽才非要去上班不可吧,即使已經無法執行工作、被開除,連進去公司的通行資格都被剝除,也還是要去公司大樓的大廳坐著,坐著也好。所以患上阿茲海默症的父親(安東尼.霍普斯金飾)才需要一直守護著自己的手錶及公寓,以及他最引以為傲的口才,儘管記憶力退化,已分不清現實,他還是不斷地陳述著他所能記得、能認知到的,想要說服別人相信自己,但結果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把身邊的人推開。
人生走到後來到底還剩下什麼呢?又或者,讓我們這麼問,「在生命消逝前,我們可以留下些什麼?」
心理學家阿德勒指出,人所有的煩惱都和「關係」有關,台南人劇團有個經典的舞台劇「Re/turn」,裡頭的角色們拿到一個神奇道具時,就會回到他們人生中最遺憾的時刻,有機會做些不同的選擇去改變自己以及身邊人的生命,猜猜看,他們都回到哪?沒錯,所有人的遺憾也都跟關係有關。
老實說,我一開始有些出戲,因為我覺得人生是「一連串」選擇累積而來的,只回到某個片刻、改變了某個決定就從此沒有缺憾,實在是太戲劇化(不然怎麼叫舞台劇呢?XD),不過後來想到,如果他說的不是一個外在的人生抉擇,而是某個內在心理狀態的隱喻呢?我開始入戲了。
做心理工作時,我們常常對錯過某個重要議題,而懊悔不已的自己說:「沒關係,重要的議題會重複出現的。」真的是如此,如果人心中有某個要處理的關卡,那個關卡就會用各式各樣的方式出現在這個人的生命中,例如一個討好型的人就會一直努力努力努力滿足身邊所有人的期待,直到深切地發現那個期待像黑洞一樣,永遠填不完,然後在下次遇到有人對自己懷抱期待時量力而為,無能為力時也可以嘗試拒絕,為自己留出一些空間喘息。
每個「Re/turn」就是生命中那些我們重新選擇的時刻,我願不願意更勇敢地做自己(包括好的也包括不好的)?我願不願意讓別人好好地做他們?像「瀑布」中的女兒,在電影中後段不再否認媽媽的幻聽,反而配合演出,拉近了與媽媽的心理距離。如果「父親」中的父親,能夠在生命的早期接受小女兒原本的樣子,不再拿她跟大女兒做比較,生命的結局會不會有所不同?
如果我們都能夠在每段關係相遇時好好珍惜,在不得不告別時好好道謝、擁抱、別離,遺憾似乎自然而然就會小得多。
但說得簡單,實際上要行動卻無比困難。阿捨最近才在自己的FB貼文上寫到「心理工作做愈久,就愈發現,真正使人連結的是深處的傷痕與黑暗,很少是外在的美好與光明。」沈澱過後,發現這是一個繆思,誰說深處只有黑暗沒有光明?外在又怎麼可能全都是美好的呢?
然而社群網站的確上充斥著玩樂、美食、名車、美景的照片,久了,慢慢形成一種社會風氣,即使自己的狀況沒那麼好,只「想要」耍廢,也「應該」要持續拍美照上傳去迎合社會期待。對「應該」的關注愈來愈多,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時間愈來愈少,甚至最後「應該」愈來愈大,把「想要」吞噬,以為這些「應該」就是自己「想要」的,卻永遠感覺不到滿足,這就是衝動購物、囤物癖的原型,一種社會價值觀的扭曲,讓人以為只有外在的美好才能產生連結,但光有表面的連結非常脆弱,而多數人深處的黑暗太少被觸碰,所以一碰到就感覺連結很深。
其實,只要是真實的,無論在外面或是裡面,光亮或黑暗,美好或醜陋,都很珍貴,都值得被好好對待。
打了兩千多字,阿捨一邊聽著瀑布的主題曲「抉擇」,蔡琴版本,一邊想,這些道理,大家都懂的吧,只是要做到很難。是啊,「簡單不代表容易做」。我們只能提供一個機會,真正做抉擇的還是自己。
我在街頭佇立,心中早已有了決定。您呢?
圖片來自:《瀑布》劇照
文章來自:邱韻哲 諮商心理師